“道士洑”的过往与辉煌
(2023-10-08 16:53:42)
标签:
杂谈
“道士洑”的过往与辉煌
道士洑位于黄石市市区东部,隶属西塞山区(原名石灰窑区、古时大冶县)管辖,濒临长江,连接道士洑矶(西塞山)。大凡一个地名,都是有其自然地理实体或实物作为命名依据的。道士洑,在《大冶县志》中,有过很多称谓,如士复镇、楚雄镇、道士洑镇(市)等。在古代汉语中,复和洑可以相通,复即来回,洑即回流(即漩涡),士复和士洑两个地名都在此,显然都与道士洑矶有关。据有关资科介绍,道士洑在唐代始为士复镇,在唐代后期,将士复镇改名为楚雄镇。西塞山古为吴楚分界处,道士洑地处楚界。韦应物诗云:“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这里属于楚地,古人取了韦应物诗中的雄字,把楚和雄并在一起,就叫楚雄了。据传,后来唐代高士张志和,在西塞山桃花洞修道垂钓时(西塞山有元真子钓台),他就把楚雄镇更名为道士洑镇。据《大冶县志》记载;“明嘉靖19年(1540),道士洑、马叫、启石、黄莲、换绦、保安、磁湖七市”。据此可以认定,道士洑巿是在明朝由镇改为市的。从地理资料中可以看到,道士洑西靠西塞山,山势险要,是古代驻军设防之关塞,历代都有屯兵或重兵把守。据《大冶县志》载:“清顺治二年(1645),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驻武昌五十余日,谋夺江舟东下取宣歙,将发而阴霾西塞暴雨烈风,旗杆尽折,乃以四月十四日,至道士洑登岸进入章山(即黄荆山),然后经保安、金牛往咸宁、蒲圻。”自古以来,西塞山脚下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渡口,商贾云集,自然形成了集镇,这就是最初的道士洑古镇。道士洑古时有民谣曰:“走尽天下路,道士洑好过渡,两边回流水,中间夹一流。”因西塞山横截江半,急流受挫,激起回流,回流不急,横渡起来,省力多了。这也许是船长们“顺势而为”吧!
循着历史的脉络找寻,道士洑,曾经是长江中游南岸著名的军事重镇和繁华商埠。早在初唐时,这里已是拥有1.3万户居民的市镇,是全国著名的盐仓、金库集中地。特别在明清时期,道士洑市经历了一个繁盛的时期。既是一个重要旳政治中心,又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市镇。据史料记载,在明清时期,道士洑设有巡检司、守备、都阃、演武厅、道士洑营、都司、把总、外委、水司营、火药局等衙门。市镇有七仓(盐仓)、八典(典当铺)、九庙(寺庙)、一观(道教的庙宇即道观。)在繁华的道士洑市,每年正月十五的龙灯会,五月端午的神舟会(已申报为“非遗”),七月十五道士洑培德堂的捞江会(南江会),专门打捞溺尸的。另外,还有绅士会、观音会、牡丹会、圣帝会等民间闲散组织,每到“会”期,聚集四面八方的游客,欢聚一堂,热闹非凡。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道士洑,其政治、经济、文化是多么的繁荣。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收藏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名胜篇:西塞之左“散花洲”
后一篇:眷念篇:走向沉寂的“海观山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