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曾做出国民级手游却上市失败,只用2年又冲进头部出海公司榜单?这家北京公司换赛道后实现了“翻盘”
作者:李国旗
来源:游戏日报
题图来源 | pexels
柠檬微趣创始人齐伟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 2021 年 7 月,当时他参与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办的《一职为你》(一档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栏目),在线招募游戏开发、策划员工。
如今回头来看,这个时间柠檬微已经踏上了转型的路。
很多人对柠檬微趣的印象还停留在《宾果消消乐》开发商,在消除游戏爆发的时代,这款 DAU 过千万的产品堪称国民级游戏。但实际上柠檬微趣早已把公司重心转移到了《宾果消消消》之外,2021 年和 2022 年柠檬微趣的出海产品多有斩获。
也是靠着出海的成果,在 Sensor Tower 发布的 2023 年 6 月中国手游发行商收入 TOP30 榜单中,柠檬微趣登上了第 27 位。这是自 2021 年 1 月起,该公司首次进入榜单。
柠檬微趣从成立至今都经历了什么?转型又给这家北京公司带来了哪些变化?本期出海游戏公司列传栏目我们就来聊下这家“新秀出海公司”。
从“出海”新秀,到“放弃”出海,再到“回归”出海
柠檬微趣和很多出海公司一样,是靠在 Facebook 上做游戏起家的,早期开发的《时尚人生》《梦幻蛋糕店》等产品在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市场都有较高知名度。
差不多在 2012 年开始柠檬微趣已经有了转型的想法,齐伟认为“那个旧有模式的社交游戏市场萎缩了”,之后他们就开始做三消赛道,并在 2014 年拿出了《糖果萌萌消》(后改名《宾果消消消》),这款产品上线 1 年后,柠檬微趣就拿到了 4400 万投资。
而后的故事业内都比较了解,《宾果消消消》成为了柠檬微趣主力营收产品,这家公司上线新三板后又开始冲击创业板,透露出 2017 年《宾果消消消》的营收高达 3.74 亿。但最终在 2021 年终止 IPO,外界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公司营收过度依赖《宾果消消消》。
在这个过程中,柠檬微趣曾数次“放弃”出海。
第一次是在《宾果消消消》爆发前,齐伟在分享经验时谈到过“砍国家”,直接把海外市场都给了猎豹移动代理,原因是猎豹移动懂海外市场而且大胆给了高版权金(或许也与当时柠檬微趣团队总计只有 40 来人且多数为研发人员有关);
第二次是收回《宾果消消消》海外代理权,柠檬微趣设立了海外公司单独发行《宾果消消消》,但在 2018 年又取消了办公场所放弃出海。这一年实际也有成绩,就是新作《飞屋消消消》海外推广带来了营收增长,但随着柠檬微趣调整战略,把目标又扎到《宾果消消消》的国内运营上,《飞屋消消消》也就没有了后续。
等到再一次出现在行业的视野中,实际已经到了 2023 年 3 月,这个月柠檬微趣是近 3 年首次出现在 Sensor Tower 统计的入围全球收入 TOP100 中国手游发行商名单,排在最后一位(然后只过了 3 个月,在今年 6 月份柠檬微趣冲进了 TOP30)。
也是这个时候,很多人才注意到,柠檬微趣从主机国内市场又跑回了海外找机会。期间柠檬微趣 2021 年上线了两款 Merge3 合成游戏《Merge Fables》和《Merge County》,然后在 2022 年上线了两款 Merge2 合成游戏《Gossip Harbor》和《Seaside Escape》。
Merge2 成为了柠檬微趣崛起的契机,今年 1 月份《Gossip Harbor》月流水突破 300 万美元,3 月份已近 400 万美元,6 月份超 450 万美元,《Seaside Escape》1 月流水还只有 30 多万美元,6 月份流水已接近 150 万美元。
靠这两款产品,目前在这个赛道上柠檬微趣排名全球第 2。
分流不换血,柠檬微趣还在带着老一批成员战斗?
齐伟是一个舍得分钱的人。于 2016 年 10 月成立的柠檬普惠为员工持股平台,2017 年 1 月登记的自然股东数总计有 50 人,这其中还不包含除了齐伟之外的高管(文明、于剑、陈家骥、卢乐、高翅、赵靖在另一个合伙企业-柠檬君持股)。
根据游戏日报整理的名单情况,这些股东中存在 2016 年后加入公司的人员,但占比极少,再参考柠檬微趣早期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揭露的人员数量(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公司人数为 57 人),基本可以推断筹划冲击创业板前,齐伟给早期创业员工都分了股份。
这种“慷慨”对应了核心团队的相对稳定。
一方面,从持股变动来看,49 名成员中有 38 名出现在 2020 年 9 月公开的招股书名单中,且 IPO 终止后到 2021 年 6 月底仍有 32 名成员在职。另一方面,柠檬微趣公司总监以上级别高管也整体保持稳定,仅有早期的联合创始人史博是在 2012 年前就已离职。
2021 年后柠檬微趣极少发声,无法直接获取团队变化情况,但能从一些细节进行推测。例如在招岗位多聚焦在基层,包括开发工程师、游戏策划、UIT 程师以及各类方向实习生,可统计人员名单上也仅有 1 位高级研发人才加入柠檬微趣,可见团队并没有明显“换血”。
这其实也能与开篇齐伟做客就业栏目的情况相互印证,当时齐伟透露出这家公司对外的需求是“聪明而踏实”的人,不特别要求有工作经验,因为柠檬微趣已经有了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所以这家公司至今的核心,仍旧是老一批员工在一起战斗。
但第二阶段公司研发方向、市场定位的转变,也确实给柠檬微趣团队带来了重点变化:
1、转型做海外产品的 2020 年、2021 年是柠檬微趣员工离职高峰期,从基础岗位蔓延到高级人才,例如从乐元素《开心消消乐》项目跳到柠檬微趣担任主美的 Marvin、担任 3D 主美的刘峰先后离职。其中部分员工离开柠檬微趣后加入了乐元素。
2、于剑带着一个小团队(包含柠檬微趣前美术经理陈曦)独立出了公司体系,主要研发《消消英雄》,根据开发者日记所述,该项目由《宾果消消消》的制作人负责,在 3 年前就已开始研发(时间在 2020 年前)。考虑开发时间+商标、软著以及版号都在柠檬微趣旗下,这个团队仍归属干柠檬微趣,但也能看出“分割”的倾向。
3、前商务总监殷平在 2023 年离职,可能是业务层面上柠檬微趣的主要损失之一。殷平 2015 年底加入柠檬微趣,主要负责公司国内休闲游戏的发行,时间线上契合《宾果消消消》改名以及大推品牌节点。且游戏日报注意到柠檬微趣提到公司内制作人提起项目需要经过评审委员会确认,这其中就包括 COO、CTO、美术总监和商务总监。
所以总结团队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用“分流不换血”来定位,一些无法适应团队变化的人员选择了离开,但也不影响整体稳定。
关于柠檬微趣未来的发展
柠檬微趣的创始人齐伟崇尚 Allin 文化,即确定了一个方向,把公司所有的资源、人力都砸进去,直到完成目标。这曾经创造了《宾果消消消》的辉煌,但也导致他们产品上无以后继而冲击上市失败,这件事可能给了齐伟与管理团队一些反思。
从目前产品布局来看,柠檬微趣不再完全只扎一款产品,在每个赛道都准备至少两款产品进行布局,而且他们也似乎在改变过往的“习惯”。
例如《Gossip Harbor》和《Seaside Escape》的核心区别就是前者重投 App Store,后者重投 Google Play,由此可见,柠檬微趣并没有在《Seaside Escape》完全套用前者的经验,反而是在找更多市场机会,一旦成功可能会在更多同类产品上复刻。
另外,从团队的划分以及人员变动来看,柠檬微趣将公司未来押注到出海上的可能性更大,国内市场除了《宾果消消消》团队之外,会逐渐成为边缘项目,柠檬微趣会留有一些资源给老团队继续做,但给重点扶持的概率较低。如《消消英雄》已上线,但在市场上却无动静。
对于目前的柠檬微趣而言,抓住新赛道机会并稳稳占住,大概是第一要务。
文章信息来自于游戏日报,不代表白鲸出海官方立场,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对于因本网站内容所引起的纠纷、损失等,白鲸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友情提醒:白鲸出海目前仅有微信群与QQ群,并无在Telegram等其他社交软件创建群,请白鲸的广大用户、合作伙伴警惕他人冒充我们,向您索要费用、骗取钱财!